“求是”读书会是什么?
“求是读书会”是由学院主办、学生会承办的大型阅读活动,旨在帮助全院学生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提高阅读与思辨能力。本学期将举办四期读书会活动,每期由一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作为领读人,带领20--30名同学进行指定书目的阅读。
“求是”读书会中的读书打卡活动将在学习通平台进行,学生可以在阅读书籍后进行每日的读书打卡活动以延伸自己的感想与体会。此外,领读老师将参与线下读书沙龙引导同学进行思考和讨论,并针对同学们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活动时间与地点?
本学期“求是”读书会将于10月8日开始,每期活动约进行两周左右,共举办四期。读书过程通过学习通平台完成,本学期线下沙龙地点设在丰台校区,海淀校区同学可以通过线上方式一起互动。
活动如何参与?
1.在学习通课程中阅读各期领读人所推荐的书目,每周在课程讨论里进行至少五次读书进度打卡。
2.可以借助学生会学习部推出的读书模版进行读书打卡,帮助自己更好地记录读书进度,回忆阅读内容。优秀的读书笔记可以获得额外加分。
3.参与线下读书沙龙,由领读老师带领大家理解书本中的理论、思想,帮助大家融会贯通专业知识。(本学年读书会线下沙龙活动将于丰台校区举行)
以上活动内容都是参与者积分的重要来源哦!
参加“求是”读书会将有什么收获?
1.在领读老师的指导下,拓展学科视野,掌握读书方法,锻炼思辨能力。
2.与同学一起阅读、共同打卡,相互督促,交流分享,让阅读成为一种快乐。记录收获的点点滴滴,意义满满!
3.将理论与现实结合,为社会实践储备知识。
4.打卡、线下沙龙活动的参与皆可获得积分,积分将作为非学科类竞赛类综测加分的重要评比依据!
“求是”读书会的综测加分是怎么计算的呢?
工作人员将结合线上读书笔记打卡质量与线下读书沙龙活动的参与与否及参与积极度计算积分,通过积分进行排名并按比例奖励分数。
经过以上介绍,想必大家已经对“求是”读书会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些了解,再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第一期的领读人及书目吧!
第一期领读人——栗文清老师
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实验师、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导师。研究方向为影像文化传播、民族文化传播。为本科生讲授影视后期制作基础、非线性编辑技术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数字编辑制作技术等课程。
领读人荐书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是著名学者王明珂讨论中华民族族群认同与历史发展的重磅研究,为回答“什么是中国人”提供了全新路径。王明珂认为,“当我们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圆形时,事实上是它的‘边缘’让它看起来像个圆形。”他视“华夏”为长程历史中的人类生态,而“华夏边缘”不仅是时间上的边缘、地理上的边缘,也是认同上的边缘。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环境分配中,在集体性的记忆塑造与失忆选择中,华夏边缘的形成、变迁、维持,亦可说明华夏族群及认同的形成与变迁。
本书作者简介
王明珂, 1979、1983年先后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199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责任职于中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并曾任教于台湾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东吴大学等校。主要从事于中国民族史、族群认同、历史与社会记、游牧社会及其历史研究。近十年来从事羌族社会文化、历史记忆与族群现象的田野调查研究。
领读人寄语
这本具有理论范式意义的经典著作给对我的研究产生过指导意义,对于理解社会结构,理解生活本质也都能有所启发。质化研究的方法本身就源自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经过“参与式观察”变“客位”为“主位”,再回归“客位”,对人物及事件的“深描”等等,此类方法在当下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非但没有过时,反而越来越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央民族大学56个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为民族文化传播研究奠定厚重的基础。我愿意和大家共同探讨,从前辈的研究中汲取营养,拓宽视野,提升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想了解关于读书会的更多信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答疑群,工作人员将为您答疑解惑。我们丰台校区见!
点击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即可报名第一期,报名截止时间为10月6日12:00,快来参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