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通知公告 -> 正文

预告 | 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双年展·中央民族大学专场

发布日期:2021-10-21   点击量:


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

学术双年展

中央民族大学专场展映

· 2021.10.21 — 2021.10.23·

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发起并主办的“2021·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将于2021年10月21日-24日在北京开启盛大展映。来自全国609部投稿作品,经严格评审遴选出的63部入围影片将在本届学术展映周亮相。

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

影展介绍

在视觉深描中看见

“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双年展”始于2015年,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发起,旨在实现广泛而具深度地收藏中华各民族影像资料的使命与职责,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中华民族影像志收藏体系,是一场以学术展映和理论研讨来促进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学术盛会,目前已成为中国大陆最具影响力的人类学影展之一。

2021·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双年展,将承袭往届学术展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推动民族志纪录片学术研究,并推动民族志影像实践更自觉地肩负起记录新时代历史风貌的职责。

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

中央民族大学

展映信息

放映场次

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

中央民族大学专场

影片介绍

//01


《窝巴纪》

毕芳(96min)

内容简介:

影片聚焦高坪子傣族传统节日——窝巴节,以2018 年窝巴节为主线,通过节日进程中丰富的组织、交往、仪式、活动、歌舞乐、口传文学(神话、传说故事、传统古歌等)、口述历史、节日传承与变迁、日常生活等真实文化场景,呈现金沙江傣族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也呈现人们以多重的个体身份,汇入家庭、小村大村、乡县、族群、国家等多个大大小小的共同体中的心路历程,阐释傣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智慧以及人类与山水等生态系统的命运共同体关系。

//02


《骆驼》

丁言军(10min)

内容简介: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这一方雄浑的热土孕育了泰山“挑山工”这一独特群体,也形成了“埋头苦干、勇挑重担、永不懈怠、一往无前”为主的泰山“挑山工精神”。本片聚焦泰山挑山工,记录了时代变迁后的挑山工生活与劳动。

//03



 

《古乐、快手与传承》

王棋琦(16min)

内容简介:

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属于大明宫乐,传承近600 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音乐,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智化寺京音乐在传承上采用了口传心授的方式,不随意增删变易,注重保护继承,忠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风貌,将具有特色的乐器、曲牌和词牌完整地保留至今。本片以智化寺音乐第27 代传承人胡庆学口述的方式,展现智化寺京音乐的历史和现状,记录了一个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和一种古乐在新时代的传播。

//04


《百壶宴》

张凤英(61min)

内容简介:

“百壶宴”民俗流行在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以升平村为中心的10 余个村落社区。“百壶宴”得名于这项习俗中的集体祭祀环节。供奉仪式过后,人人都可任取锡壶畅饮美酒,亲友族邻以及陌生人之间互祝春天。在三太祖师神像抵达集体供奉点之前,青壮男子会抬着重达200多斤的菩萨轿表演“斗轿”,两人前后角力,神轿翻荡,以致神喜人欢。

//05


《片纸》

程文(29min)

内容简介:

在奉化棠岙村,清澈见底的泉溪江穿村而过, 远近闻名的棠岙竹纸就产自这里。袁恒通是浙江省级非遗项目棠岙纸制作技艺传承人。随着机制纸业的兴起,手工纸坊纷纷歇业。如今,村里仅剩袁恒通一人,成为棠岙造纸的最后守望者。影片记录了在现代机械制造业冲击下,袁家棠岙纸作坊的坚守以及纯手工记忆的传承困惑。

//06


《渡过塔里木河的船》

刘湘晨(90min)

内容简介

本片讲述了新疆阿克苏地区祖祖辈辈以种植棉花为生的玉苏普一家的故事,见证了塔里木河从用舟船运送物资和人渡河到今天建成钢筋水泥大桥,丰收的棉花车队从大桥上隆隆驶过的历史变迁。塔里木河畔一个延续农牧传统的家族在当代所经历的巨大变迁,正是今天新疆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积极改变命运的真实书写。

//07


《辣操的刺绣》

陈学礼(108min)

内容简介: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月湖村、大糯黑村以及县城的 10 位撒尼妇女,或坚持手工刺绣,或专门做婴孩背兜,或开设撒尼服饰服装公司,或经营刺绣厂。坚持手工刺绣的妇女一针独下,刺绣厂的机器万针齐下。刺绣既是撒尼人服饰背包伞套上的装饰,也是撒尼的标志,是评价妇女勤劳能干程度的标准。大糯黑的曾奶奶说,她年轻时,不会做衣服的新媳妇,会被认为不辣操。辣操是云南方言,一个人勤劳、能干、有本事的人就是个辣操的人。

//08


《大山里的篮球队》

徐从政(18min)

内容简介:

本片讲述了导演在支教过程中,水箐小学篮球队从无到有的故事。这里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因为交通不便,很多孩子没有去过县城,甚至没有出过村子。成立一个学校篮球队,就可以去黔西南州参赛,就可以去城里看看。本片拍摄者本希望记录孩子们在艰苦条件下,训练出强悍的篮球队,以及孩子们第一次进城的反应,但由于种种变化,孩子们最终没能进城参加比赛。影片从全校67 名孩子当中找出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孩子,讲述他们在学校和在家庭中的故事。

//09


《阿依蒙格》

王美英、武小林(61min)

内容简介:

“阿依蒙格”是彝族以村寨为单位组织的为儿童和婴幼儿消灾祈福的团体性民间祭祀活动。彝族传统认为春天是多种疾病易发和传播的季节,因此,在每年春节以后到春播开始之前,彝族人都要举办隆重的“阿依蒙格”活动。本片对“阿依蒙格”进行了完整记录。

//10


《狼来了》

扎琼依扎(43min)

内容简介:

近些年,在若尔盖草原上,狼越来越多地闯入了牧民生活,猎取牧民的羊。尽管牧民采取很多方式驱赶、警戒,但收效甚微。村子里的长辈认为这是因为牧民和狼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牧区“狗文化”丢失了。传统的牧区如何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边界?狗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影片将追踪其中的答案,寻找深藏在牧民中的古老智慧。

//11


《海祭》

朱宁波、刘绍芹、扈长举(65min)

内容简介:

本片历时三年,跟踪拍摄胶东半岛最东端西南角院夼村的民俗生活场景。因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自谷雨起,深海鱼虾便遵循洄游规律,纷纷涌至村南的黄海近海水域。渔民出海之前举行盛大的祈求平安、预祝丰收仪式,虔诚地向海神献祭。影片展现了由地方政府所主导的节日架构与民间传统节日功能的全貌,突出讲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交叠、渗透、影响。现代渔业技术与传统渔民习俗之间界限明显而又相辅相融,既展示出传统渔俗的变革过程,也描绘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当代关系。

//1


《塔里木河畔的罗布人》

郭丽丽(29min)

内容简介:

千百年来罗布人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海子中,不养五畜,不种稻谷,与世隔绝,世代以打渔为生。阿木冬· 古力巴哈一家靠卖烤鱼和馕,日子越过越好,但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技能和风俗习惯,过着简朴的生活,被成为“最后的罗布人”。

//13


《大车司机》

李泽煜(49min)

内容简介:

在中国有 3000 万的大车司机,他们承担了这个国家 80% 的货运总量。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的集卡基地,卡哥随志宏、卡嫂李秀娟、儿子随玉龙、女婿陈贤等是许许多多司机家族的一份子。对于这个群体而言,车承载了一切,包括睡眠、饮食、娱乐和生活。两代司机构建了三代家庭,开车是他们的职业,卡车是他们生活的全部,颠沛中获得收入,颠沛中也养育了全部的希望,他们是普通中国家庭的一个缩影。

//14


《克兰》

卢凤岗(60min)

内容简介:

克兰古寨,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瓦屋乡境内,已有近 700 年历史。在克兰古寨,一年中依然保持着很多传统习俗活动。主角刘洪长,是瓦屋乡克兰人,是瓦屋阳戏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克兰特有的傩戏和阳戏,刘洪长全都擅长。本片以克兰特有的傩戏和阳戏串联古寨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习俗活动——宗族祭祀大典、送“土地”习俗、送“年”习俗、还愿习俗等。

//15


《皮影、电影和快手》

杨植淳(32min)

内容简介:

老魏是个农民,也是皮影戏班“兴盛班”班主,他一度苦恼于皮影观众的流失,并不断寻找着出路。2016 年,以纪录电影《大河唱》的拍摄为契机,导演作为镜头背后的旁观者,记录了老魏两年的生活。2019 年电影上映后,老魏看着《大河唱》中的自己,感慨皮影戏竟然登上了更大的银幕。在儿子的建议下,老魏成为了一名快手主播。2020 年,面对眼前充满未知的手机屏幕,老魏又有了新的苦恼,导演决定不再做旁观者,开始帮助老魏经营快手,从镜头背后走进了他的生活

//16


《幸孕旅馆》

陈德明(110min)

内容简介:

这里每天都在发生故事,每天都有家庭带着失望离开,又有更多家庭带着希望到来。生殖医院附近聚集了上千家旅馆,住着来自全国各地无法自然怀孕的夫妻。通常,试管婴儿需要进行数月检查和疗养,康复之后进行胚胎移植,患者不能远离医院,因此医院附近的家庭旅馆成为最佳选择。十年里,这家旅馆迎接着来来去去的家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幸孕”或者“不幸”。“幸孕旅馆”就像沉在他们生命河流里的“石头”,一任悲喜冲刷。

(一)主办单位:

中国民族博物馆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

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

(二)联合主办单位: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艺术学院

(三)协办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兰州大学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民族文化影视传承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

本次影展更多后续信息,

参见“视觉民族志”或“中国民族博物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27号     邮编:100081     电子邮箱:mucxwycb@163.com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