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传要闻 -> 正文

“党的光辉照我行”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微视频(二)| 中国新闻史上的李大钊

发布日期:2021-05-25   点击量:

5月23日,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前往李大钊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重温党史,学习、探讨李大钊先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成就与贡献,感受革命先烈的热血与力量。 

李大钊烈士陵园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美的香山脚下、万安公墓中部,坐西朝东,为一传统庭院式建筑,占地2200平方米。三十多年来,李大钊烈士陵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壮烈牺牲后,葬礼于1933年4月23日举行。在众人的护送下,灵柩抵达香山万安公墓。这时一辆骡车奔来,车载中共北方党组织送来的墓碑,上书“中华革命领袖李大钊之墓”,碑额上镶刻着镰刀斧头图案。当时残酷环境之下,这块珍贵的墓碑无法公开树立在李大钊墓前,只能伴随李大钊烈士同眠地下。

 

5月27日,公葬完李大钊一个月后,赵纫兰病逝,安葬在万安公墓李大钊墓侧。1983年3月,党中央将李大钊和赵纫兰二人灵柩移葬在新建的李大钊烈士陵园内,那块当年同棺椁一起埋入地下的墓碑时隔多年终于出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事业的缔造者、报刊宣传缔造者,从1913年到1925年李大钊先后主编、编辑或指导出版的报刊近二十种,为二三十家报刊撰写政论、时评、通讯、诗歌等三百余篇百万余字

 

1913年4月李大钊主编北洋法正学会刊物《言治》月刊,宣扬爱国主义思想,由此开始新闻实践活动。1917年1月,李大钊参与编辑《甲寅》日刊,四个多月中撰写文章近七十篇,致力于批判封建专制的社会思潮,宣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消息传来后,李大钊立即为之吸引、鼓舞。此时办报著文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1918年他参加了《新青年》编辑部的工作,并于11月作了题为《庶民的胜利》的演讲,演讲后来刊发在《新青年》杂志。同年,李大钊又参与创办编辑《每周评论》。这些刊物和文章,标志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运用报刊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揭开了中国报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是李大钊提出的重要观点,鲜明准确地反映出了新闻对于现实社会的历史价值的重要性。而关于历史具有新闻的潜在价值的有关论述,对于当下的新闻理论和实践仍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一联掷地有声的勉语,正是李大钊自己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为了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李大钊同志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勇于献身。作为新时代党员,我们要学习和继承李大钊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奋斗精神,永葆投身伟大事业、不断奋斗的担当之心。

参考文献

[1]张宏军.论李大钊的新闻历史观[J].国际新闻界,2006(09):71-74.

[2]张之华.李大钊的办报业绩与新闻传播思想[J].新闻传播,2004(12):52-53.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版权所有: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27号     邮编:100081     电子邮箱:mucxwycb@163.com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