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中午,新闻与传播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研究生教育专题会议召开。学院全体硕士生导师、研究生任课教师、行政老师和校外兼职导师代表、研究生代表汇聚一堂学习交流。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会联络员潘妩媚老师参会。会议由副院长毛湛文主持。
副院长陈俊妮结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和学院研究生招生、培养情况导读了相关文件,重点介绍研究生教育中的新挑战,对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以及对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时代要求。
在专题研讨环节,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导师组组长程刚、传播学导师组组长范小青、研究生任课教师赵睿、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王晓英等5位老师和研究生代表崔艺璇分别发言。
校外兼职导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副主任高岩老师结合自己指导学生的情况从研究生学业目标、学业规划与专业实习实践等三个维度分享了指导经验,建议专业硕士研究生结合就业目标制定学习规划与实习计划。高岩老师2015年开始担任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校外兼职导师,作为中宣部、教育部“-”入选师资为新传学子开设“深度报道”课,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将台内深度报道团队转化为授课和指导资源,采取“校内授课+台内指导实践”的课程授课模式,使新传学子受益良多。
学院前副院长王晓英老师担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结合毕业季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写作、论文盲审结果和就业指导等方面谈了目前学院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从学位论文指导规范、日常指导要求和研究生月报制度等三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工作的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全过程人才培养机制,并希望通过专题会议讨论促进导师间,师生间的交流,全面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程刚老师就“社会人的人格培养”做主题发言,结合研究生日常指导中发现和观察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从社会人的人格培养角度就研究生“为人”和“为学”两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作为从业界资深记者转到学界教书育人的两栖教授,程刚老师还从大小屏互动的角度希望研究生培养中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机制,增强研究生的综合竞争力。
范小青老师的主题分享从六个方面表达了对教书育人工作的执著与热爱。她谈到做学问的难,难在知识储备与日新月异的研究话题和研究方法之间的矛盾,难在碎片化时代的时间管理,难在精力、身体和家庭平衡;也正是这些难常常会感觉“做导师的尬”,担心不能给予学生学业上更好的指导,发展上更多的培养。
赵睿老师结合研究生课程授课情况从专业进阶导向、实践作品导向、研究提升导向三个路径分享了如何建设智能传播课程。赵睿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探索“作品”驱动,数据新闻课作业以系列数说作品在学院官微“融新实验室”专栏刊发,多篇量化研究方法课的课程论文入选第二届2050学子论坛并获得二三等奖。
学生代表崔艺璇的分享让老师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也了解到将来自全国不同高校携带各自本科母校基因的同学们锻造为民大新传人不是一蹴而就之易事,学院也将通过更多改革创新之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中心”,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主题发言之后,老师们结合本科生和研究生两场专题探讨,就改进本硕培养中的不足与问题发表看法,建言献策。
本次研究生专题会是学院落实教育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精神和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体现。通过专题研讨,老师们就人才培养经验与问题进行了分享与交流,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育教学创新,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