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2019.9-2022.7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文学博士学位
2014.9-2017.7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发行学专业,管理学硕士学位
2010.9-2014.7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经济学双学士学位
科研项目
2023-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向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风险识别与治理策略研究”(主持,在研)
2023-2024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AI新闻写作》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主持,结项)
2019-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机器博弈的网络信息传播安全多准则动态管控策略研究”(参与,在研)
2020-2021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面向XX省XX风险态势感知的特定业务系统设计与实现”(主持,结项)
2019-2020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基于XX大数据的特定业务指数设计与实现”(主持,结项)
2012-201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语义的动态数字出版服务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参与,结项)
学术兼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元宇宙文化实验室 研究人员
主要学术成果
• 研究论文:
1.向安玲,沈阳:《“天人智一”与人机共生进化》,《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4期。
2.向安玲,陶炜:《基于等级全息建模的AIGC风险识别与评估》,《情报杂志》,2025年第4期。
3.向安玲,张诗瑶,程栋:《AI谣言传播之组态路径研究——基于35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未来传播》,2025年第1期。
4.向安玲,马雯筱:《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中文语料库建设》,《中国出版》,2025年第1期。
5.向安玲:《“用而后舍”还是“不用而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阻力探讨》,《新闻与传播评论》,2024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全文转载)
6.向安玲,赵丽芳:《AIGC赋能民族地区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民族教育研究》,2024年第4期。
7.向安玲:《无以信,何以立:人机交互中的可持续信任机制》,《未来传播》,2024年第2期。
8.向安玲:《瓦力悖论与人机对齐问题》,《当代传播》,2024年第2期。
9.向安玲,许可:《人机何以交互:理论溯源、范式演变与前景趋势》,《全球传媒学刊》,2023年第5期。
10.向安玲、李亭竹、马明仪:《虚拟人社会接受度提升之组态路径研究——基于36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新闻与传播评论》,2023年第2期。
11.向安玲:《赋能与负能:AIGC的技术红利与风险规制》,《中国传媒科技》,2023年第2期。
12.向安玲、马明仪、彭影彤、沈阳:《基于时空计量的新兴科技概念传播扩散研究——以“元宇宙”为例》,《情报科学》,2022年第11期。(CSSCI)
13.向安玲、沈阳:《多种声音,一个方向:国家战略议题的对外传播》,《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年第11期。(CSSCI)
14.向安玲、陶炜、沈阳:《元宇宙本体论:时空美学下的虚拟影像世界》,《电影艺术》,2022年第2期。(CSSCI)
15.向安玲、高爽、彭影彤、沈阳:《知识重组与场景再构:面向数字资源管理的元宇宙》,《图书情报知识》,2021年第11期。(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16.向安玲、沈阳:《反叙事与泛污名化:涉华虚假信息话语框架与传播效果研究》,《中国传媒报告》,2021年第4期,第17-32页。
17.向安玲、沈阳:《中继人视角下公共政策异构化传播研究——以垃圾分类政策为例》,《情报杂志》,2021年第2期,第131-137页。(CSSCI)
18.杨艳妮(Yang, Y.)、张跃( Zhang, Y.)、向安玲(Xiang, A.-L):《Entity influence an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by publishing-related entities》,《The Electronic Library》,2021年第39卷第1期,第152-168页。(SSCI)
19.何静(Jing He)、Yuanbo Qi(戚远博)、Jie Feng(冯杰)、 Anling Xiang(向安玲):《Towards Public Opinion Digital Twin: A Conceptual Prototype》,《Scientific Programming》, 2022年第1期。(SCI)
20.向安玲、沈阳:《演化博弈视角下的算法偏见与伦理规制》,《新媒体与社会》,2021年第1期,第141-162页。(CSSCI)
21.向安玲、沈阳、何静:《舆论动力学:历史溯源、理论演进与研究前景》,《全球传媒学刊》,2020年第4期,第99-115页。(CSSCI)
22.向安玲(Anling Xiang)、金秀瑛(Suyong Kim)、沈阳(Yang Shen):《Dynamic Risk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nd Social Emotional Guidance: The Covid-19 Case》,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id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Regional Conference(China),2021年7月11日宣读。(国际会议IAMCR发表)
23.沈阳、冯杰、闫佳琦 、向安玲:《网络连接观:类型划分、演化逻辑及风险防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第126-131+141页。(CSSCI,《新华文摘》全文摘录)
24.向安玲、沈阳:《共同动机作为弥合剂:场域理论下的舆论撕裂现象研究》,《新闻论坛》,2020年第4期,第54-58页。
25.向安玲、沈阳:《短视频追剧凸显侵权风险》,《网络传播》,2020年第9期,第77-79页。
26.向安玲、沈阳:《视觉传播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建构》,《史量才传播学刊》,2020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7.向安玲、杨钰雯:《边缘计算在传媒领域的应用》,《中国传媒科技》,2020年第3期,第113-116页。
28.向安玲 、沈阳:《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指标体系(WCI)优化方法研究》,《全球传媒学刊》,2019年第2期,第170-182页。(CSSCI)
29.沈阳、向安玲:《2017年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分析》,《新闻与写作》,2018年第1期,第39-43页。(CSSCI)
30.杨艳妮(Yang Y),向安玲( Xiang A),et al: 《Factor Analysis on Internet Hot Concept Being Popular in China》,3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CASSR 2015). Atlantis Press, 2016: 337-340.(国际会议发表)
31.易小霞、向安玲:《技术驱动下的数据新闻流程再造》,《新闻战线》,2016年第15期,第99-102页。
32.向安玲、沈阳、罗茜:《媒体两微一端融合策略研究——基于国内110家主流媒体的调查分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04期,第64-69页。(CSSCI,《新华文摘》摘录)
33.向安玲、袁小群:《基于用户层级的STM出版推荐研究》,《科技与出版》,2016年第3期,第76-80页。(CSSCI)
34.向安玲、沈阳:《全息、全知、全能——未来媒体发展趋势探析》,《中国出版》,2016年第2期,第3-7页。(CSSCI)
35.向安玲、沈阳:《论大数据背景下出版价值的实现》,《出版广角》2015年第4期,第30-33页。向安玲:《内容、关系、服务:行业媒体转型之痛》,《中国传媒科技》2015年第4期,第35-37页。
36.杨淑娟、向安玲、沈阳:《如何科学评价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以《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2014》的纸媒移动传播评价指标体系为例》,《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10期,第21-25页。(CSSCI)
37.向安玲、沈阳:《基于大数据的出版流程变革》,《出版广角》,2014年第14期,第54-57页。
• 发明专利:
1.向安玲. 一种基于开源情报的产业链风险推演方法,CN113807645A.
2.向安玲. 一种基于媒介贡献度的新闻热点预测方法,CN113535956A.
3.向安玲. 一种基于文本智能挖掘的政策热点预测方法,CN113537609A.
4.向安玲. 一种基于开源情报的地缘政治风险推演方法,CN113537802A.
5.向安玲. 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媒体账号标签智能校验方法,CN112541080A.
6.向安玲. 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方法,CN112541689A.
7.向安玲. 一种网络舆论溯源分析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CN110427549A.
8.向安玲. 一种品牌网络健康度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CN110415014A.
9.向安玲. 一种网络舆情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CN110245792A.